通商貿易創造了台南的繁榮,締造無數台灣經濟奇蹟,順風牌電風扇曾吹起一股東洋的流行,隨即神秘地消失。走進順風號,往事不停轉動,一陣又一陣,訴說屬於台南人的風情。
順風牌創辦人的家(約1960年代)
順風號是一棟兩層樓高的房子,具有小巧的前院與前門,可愛的磨石子地板、鐵花窗等,改造前被鐵皮包覆,隱姓埋名過了無數年,直到打開空間、重見天日,這段有意思的故事才被發現。
港口貿易為台南創造了富庶,台灣很少城市像台南,能在巷弄裡孕育如此多的產業。細數台南在地品牌,除了現存的黑橋牌香腸、合成帆布店,這裡還曾經出現楊家具號、華香汽水、大涼汽水、愛克士牙膏、順風牌電扇,如今這些都成了過往,只有老一輩人才知道。
在台南經營老空間的林文濱,繼「Kinks老房子餐廳」、「WIRE破屋」之後,他所完成的第三棟老空間「順風號」,正是順風牌電扇創辦人的舊宅。
古電扇界的夢幻逸品
林文濱收藏台灣古物多年,當他發現順風牌是台南在地的品牌後,就特別留意尋找,如今手邊擁有的順風牌電風扇,數量不下二十支。
因為是台南人,林文濱對在地的老東西特別感興趣,提及順風牌的特色,他說:「順風牌電扇給人的感覺是有點固執精神,它鮮少與其他品牌合作,幾乎都是自產自銷模式,也不像大同牌還跨足電鍋等其他家電,就只專心做電扇。」
由於順風牌的歷史短暫,數量較大同電扇來得稀少,現存的老物還能完整運作的也不多,使得順風牌在古物市場裡身價不菲。順風牌能傲視台灣古電扇領域,在於它曾經創下幾個台灣電扇界的第一:台灣第一家使用白鐵(不銹鋼)做電扇保護網、第一家用鋁合金鑄造馬達外殼,以及第一家推出可伸縮的三節式立扇。
在「台北市廣告代理商業同業公會」的文獻資料裡,甚至可以找到台灣第一份全國性報紙《新生報》(1945年創辦),首創第一版刊登全版廣告,業主就是順風牌電扇,當時擔任廣告組主任的業界大老顏伯勤先生,還為順風號下了一句廣告標語:「每一房間,一座電扇」。
用古物來修復老房子兩年前,林文濱買下這棟破舊的老宅,當時左右鄰居都笑他買了廢墟,連里長也覺得不可思議,特別前來關心。
老房子的格局迷你可愛,牆凹藏著小巧的廚房,而樓梯間綠紅配色的磨石子十分討喜,是林文濱的最愛。擁有多次老屋改造經驗,林文濱僅是拆除老屋外部鐵皮,在內部局部切窗,讓房間與房間可以穿透,改善採光與空間感。
為了改造這房子,林文濱將自己長年收藏的古物都用上了。樓梯間新開的窗洞上鑲嵌的八角窗,窗框是來自台南紡織業大老侯雨利的某棟舊宅(已拆除),而老門板打造的吧台桌旁,牆上所鑲嵌的瓷磚飾條,用的是昂貴的馬約利卡磁磚(MajolicaTile),約是19191~1945年間由日本進口到台灣,小小一片就可喊價數百元。
意外揭開神秘身世
長年投入台灣古物收藏,林文濱從沒想到自己最大的成就就是買下順風號創辦人的起家厝。「這棟房子荒廢了許久,前院被鐵皮包覆蓋住,沒有人知道它的原貌,也沒有人知道它的身世,我是在很偶然的情況下,從仲介的口中聽到這個故事。」
夜裡,順風號亮起燈火,那光線穿過牛奶玻璃燈,投下溫潤柔和的光影。欣賞老房子每個角落,一磚一瓦皆蘊藏著老台南的故事……
——圖文出自《台南洋行時光款款行》,由天下雜誌提供。——
順風牌雖然曾經盛極一時,但留下的文獻資料不多,鮮少人知道它是如何竄起、又如何消失。在網路上曾有一說,當年順風號打算外銷出口,用輪船運送了上百台電風扇到日本,卻卡在海關滯留數月,導致全船電扇生繡,損失相當慘重,再加上轉投資電鍋失利的二度打擊,使得這個曾經風光一時的電器王國迅速沒落。
留言評論